据港交所消息,11月17日,工业机器人公司成都卡诺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诺普机器人)向香港联交所主板提交报告。招股书显示,卡诺普机器人总部位于成都,专注于工业机器人中央控制系统、智能成套装备及软件流程的研发与制造。主要涵盖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智能嵌入式机器人三大类完全自主研发的产品矩阵。本次IPO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强化研发能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制造能力”三大领域。其中,智能家居领域的技术进步是设计的中心方向。机器人企业等行业竞争风险控制者,变得越来越清晰。自2012年9月成立以来,卡诺普机器人从机器人控制器开始,逐步实现了“底层硬件-OS(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云”核心全栈技术的自主可控。招股书显示,卡诺普机器人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收入分别为1.97亿元、2.22亿元、2.34亿元和1.56亿元。净利润方面,公司2022年盈利2826.5万元,2023年盈利168.8万元,2024年亏损1294.4万元。预计2025年上半年公司由亏转盈,净利润84.38亿元。元。招股说明书显示,Canop Robot 正在向具身智能迈进。其内置的智能焊接机器人由机械模型和经验驱动,结合3D视觉、激光跟踪等技术,实现先进的焊缝自适应和智能轨迹规划。已被引入多家合作伙伴的生产线。该手册涵盖了主要的制造改进。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暗示了公司面临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交货时间慢于预期。经济衰退期间制造商减少资本支出。与国内外机器人企业的竞争加剧。技术变革可能会带来更具竞争力的替代自动化解决方案;延迟采用新兴产品类别,例如智能嵌入式机器人;招股说明书显示,Canop截至2022年12月31日、2023年和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和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研发费用各为3390万美元。人民币、3600万元、3600万元、1820万元、1810万元,分别占公司2017年总收入的17.1%、16.2%、15.4%、15.9%、11.6%分别是同一年或同一时期。随着贝尔、鼎鼎资本等机构的投资,本土替代已成为关键趋势。 “首先,我们需要解决机器人的基本运动控制问题,让机器人更快、更准。其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不同行业的流程,让机器人能够像‘专家’一样快速上手、运行、表现出色。现在最大的挑战是第三点:如何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卡诺。 Canop创始人兼副CEO邓世海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开发内置智能的工业机器人是Canop当前的发展目标。招股书显示,卡诺普机器人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应用于金属及机械加工、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产品、新能源、消费品和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Canop Robot计划2025年部署超过4000台工业机器人,已推出轮式机器人人形工业机器人“灵硕”和AI复合机器人“灵寻”。我们与成都大学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进行科研和培训实习。公司研发的准双曲面齿轮减速机器人样机已进入应用场景测试阶段。最初,外国企业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拥有先发优势。干草。近年来,国内厂商凭借较高的价格竞争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以及本地服务能力而迅速崛起。因此,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本土替代已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Canop Robot产品远销东南亚、拉美、南亚、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在马来西亚设立东南亚子公司并在欧洲、印度、土耳其、墨西哥等地设有服务站。招股书显示,卡诺普机器人已获得北极光创投、幸福资本、中鼎资本、双环传动、长江国宏投资、上海电子科技、华拓资本、天堂硅谷等机构的注资。卡诺普机器人此次IPO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强公司研发能力、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在国内市场发展品牌并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制造能力。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志娇 编辑 严娟凡 编辑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