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陈伟晨)2025年10月17日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地平线副总裁兼战略部及智能驾驶产品规划与营销部负责人陆鹏表示,目前城市驾驶辅助尚未达到“好用”的预期,仍面临诸多挑战。交通不是单一的驾驶行为,而是驾驶行为与周围交通、行人、车流之间复杂的交互过程。除了人身安全外,驾驶员的心理安全也很重要。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是实现“易用性”标准的关键。中心思想是你必须是“人”并且像“经验丰富的司机”。陆鹏表示,近年来,驾驶辅助系统已经从只安装在高端车型上,逐步扩展到15万到20万甚至更低价位的车型上。超过 150,000。智能城市驾驶辅助可以提供类似于传统自动变速箱的智能驾驶体验,未来可能标配超过10万款车型。 2025年将是中国智能驾驶普及元年。多家车企相继推出智能驾驶平权平台,快速推动辅助驾驶在城市专属区域的普及。陆鹏表示,目前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城市驾驶辅助系统的成本虽然高于第一台集成机器的成本,但目前正在迅速下降至10万至15万车型的范围,这给汽车公司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只有打造“用户友好”的系统,实现规模化的成本效益,才能进一步加速行业的普及和采用率。 “要解决这些问题,重要的是要攻克两个关键点:规模化和规模化。放大意味着系统的上限必须足够高。就像传统的机器人出租车公司具有无人驾驶操作和有限的操作区域一样,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它需要进行调整。城市驾驶辅助,甚至未来自动驾驶面临的挑战是性能必须足够好,面积足够大。规模化必须通过:“算法领先,依靠工程领先实现泛化能力。”陆鹏介绍道。陆鹏认为,L4功能将在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中得以实现。到2028年,我们将能够支持基于L4能力的L3级别部署。到2030年,所有场景、所有地区都将支持L4。未来3到5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支持未来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对应手机的4G时刻。在只有当智能驾驶达到这个阶段,未来智能空间、智能舱才能蓬勃发展。编辑:杨官娟、校对:刘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