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蒋帆记者)2025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苏河湾大会于10月18日举行。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银监会原主席尚福林表示,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金融效率和质量,扩大了金融覆盖面 和深度,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加优化的金融资源和服务,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向虎林指出,科技革命新阶段正在加速金融格局和服务模式重构。同时,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金融行业将呈现出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的趋势。领域金融业务种类和类型显着扩大,金融活动目标更加多元化,金融业务场景更加丰富。金融业务边界、机构边界、产品和服务逐渐从相对简单清晰走向复杂模糊。这一不断发展的前沿可能成为未来的金融标准,值得继续探索。尚福林认为,针对这一问题,日本应坚持对同类企业平等监管的原则,将一切金融活动置于法律监管之下。技术改变了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但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本质。由于金融风险具有典型的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影响,因此整治金融风险的成本通常由全社会承担。因此,世界各国普遍抱有非常谨慎的监管态度e 走向金融。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提出“对金融活动实行依法监管”。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议颁布《金融法》。 “金融法”的制定有助于从法律制度的高层设计上厘清金融边界。它能够对具有资本金、杠杆等关键特征的金融业务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识别和早期监控。从满足风险底线的角度,尚福林指出,应辩证地看待科技在各项金融业务活动中的应用。技术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各种金融技术的快速广泛应用,金融创新活动越来越活跃,金融风险也日益隐蔽并迅速扩大。技术必须理性考虑并谨慎应用。新技术应用于金融并不一定会带来金融创新。对于大规模的技术应用,必须预先设计容错的试错机制,以匹配机构独特的风险管理和容错能力。尚福林指出,国家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服务社会、丰富人民生活是其最初的使命。服务金融人才要始终践行金融为民,为金融注入更多人性化和责任感,聚焦人们生活的主要领域、薄弱环节、失败点和难点,加强客户需求知识和组合分析,精准满足客户的金融服务满足各个层面的需求,不断提高服务的准确性、专业性和全面性。编辑:袁秀丽、校对:张彦军